简秀枝》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睽违40年来台
【爱传媒简秀枝专栏】睽违40年的欧洲利来w66旗舰厅网站天团-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Bamberg Symphony Orchestra )亚洲巡迴演出,将于下(3)月即来台作3场演出,成为乐谜们「寻找波希米亚之声」(In Search of the Bohemian Sound)的热切期待。
这次巡迴演出,将由捷克籍指挥雅各.胡萨 (Jakub Hrůša,1981-)率领乐团,台裔杰出小提琴陈鋭 (Ray Chen,1989-)担任小提琴独奏乐手。除了在台北、高雄的3场演出之外,还色括日本、香港与韩国。
该团曾于1983年首度来台,评价不俗,当时係由TSO(台北市交响乐团)出面邀请,演出地点在国父纪念馆,当时TSO 团长是陈墩初,首席指挥为陈秋盛。
1990年两厅院落成啓用之后,二度来台,两厅院副主任余松培穿针引线,在国家音乐厅的专业音乐空间里,留给大家更深刻印象。
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别离,竟是相隔33年,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等待疫情缓和,今年得以成行,第三次在台湾演出让大家喜出望外,不过,音乐爱好者对该团已经印象模糊了,年轻一辈更是陌生。
如何压缩33年的距离,成为「巴哈灵感音乐文化协会」全力克服的任务,还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包括力晶、金车、富邦等3企业集团允诺赞助,共同呼朋引伴,希望把台湾人对远客的热情,以及对高品质音乐的珍惜,一起展现出来。
根据「巴哈灵感音乐文化协会」的安排,3月21、22日在台北国家音乐厅连续两天演出,25日南下高雄衞武营,方便各地音乐饕客作选择,同时也可以重複聆赏,因为曲目略有不同。
说到曲目的安排,「巴哈灵感音乐文化协会」煞费苦心,3场有2首协奏曲+3首交响曲。分别是:
3月21日,台北国家音乐厅,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1824-1896)《C小调交响前奏曲》、孟德尔颂(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4》与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F大调第三号交响曲,作品90》。
3月22日,台北国家音乐厅,布鲁赫(Max Bruch,1838-1920)《G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作品26》、李盖悌(György Ligeti,1923-2006)《给一百台节拍器的交响诗》与布拉姆斯《E小调第四号交响曲,作品98》。
3月25日,高雄卫武营音乐厅,布鲁克纳《C小调交响前奏曲》、孟德尔颂《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4》以及德弗札克(Antonín Dvořák,1841-1904)《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新世界,作品95》。
班贝格交响乐团是位于德国班贝格的着名管弦乐团。1946年由布拉格德国爱乐前团员,遇到同样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捷克卡罗维发利与西里西亚音乐家,共同创立「班贝格音乐家管弦乐团」,之后更名为「班贝格交响乐团」。
由相当具代表性的首席指挥家约瑟夫·凯伯特(Joseph Keilberth, 1950-1968),贺司特·史坦(Horst Stein,1985-1996)与无数计的客座指挥家,为该交响乐团担任指挥,为乐团打造醇厚圆润乐音,并从此奠定乐团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该团是二战后首个巡演欧美、亚洲和非洲的德国交响乐团,如今,乐团更以温暖流畅、如歌声般的演奏风格,在世界各地声名远扬,不仅擅长演绎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的经典名曲更经常尝试极具挑战性的当代优秀作品。
该团先前以多明立克教堂(Domilikaner Kirche)为演奏场所, 1993年于班贝格雷格尼兹(Regnitz)河畔的演奏厅建筑完工启用后,正式迁入,旧址则作为班贝格大学大讲堂。
2003年班贝格交响乐团,曾易名为巴伐利亚国家爱乐管弦乐团(Bayerische Staatsphilharmonie),使「班贝格交响乐团」得到固定的经济支持。现行名称为新旧名并列:Bamberger Symphoniker - Bayerische Staatsphilharmonie。
乐团可追溯至18、19世纪,布拉格管弦乐团传统,因此,班贝格交响曲的根源,自当追溯到马勒和莫扎特的音乐。
自2016年9月捷克指挥家雅各·胡萨接任第5任首席指挥,在班贝格交响乐团成立77年后,架起一座连结乐团历史和今日面貌的桥樑。
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2014年曾发行纪录片,纪录片标题「波希米亚之声」,什么是「波希米亚之声」引发好奇。
有人形容,班贝格交响乐团是座非凡城市中的非凡管弦乐团,乐团的诞生背景,成为映照着德国历史的一面镜子,因为班贝格市,若没有交响乐,就会像没有空气一样,整座城市失去灵魂与活力,成为德国精神文明的象徵。
据说,在德国班贝格市,几近1/10的市民都乐团死忠听众,平均订购5场乐季套票,除了乐季套票,乐团举行的特别音乐会,也都能快速全售,平均下来,班贝格的市民们,每年都会出席至少一场乐团的音乐会,值得台湾人学习借镜。
该乐团不仅是整个城市和附近地区的音乐中心,也是巡演最为频繁的德国乐团之一。
该乐团草创迄今,已经77年,因其特有的醇厚、圆润,以及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在全球掀起热潮,在超过63个国家的500多座城市上演了超过7000场音乐会。
另一种身分:巴伐利亚国家爱乐乐团,也以文化大使的身分,把巴伐利亚和德国文化,带向世界舞台。该乐团在美国、南美洲和亚洲有着悠久的巡演传统,例如1982 年首次访问香港,翌年到台北演出。其中1990 年访问台湾时,在国家音乐厅演出,留给台湾音乐谜深刻印象。据统计,该乐团已经巡演中国6次,在日本的15 次巡迴演出中,共演出125 场音乐会。
有关这次即将率领「班贝格交响乐团」来台演出的捷克籍指挥雅各.胡萨,被《留声机杂誌》评论为 「接近伟大的边缘」,是班贝格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之外,身兼捷克爱乐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以及圣塞西莉亚国家学院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更曾是英国爱乐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
胡萨在布拉格表演艺术大学完成指挥训练的课程,师从伊里.贝洛拉维克。他目前是「国际马汀努团体」和「德弗乍克协会」的主席。他为「查尔斯·麦克拉斯爵士奖」的首届获奖者,并于 2020 年获捷克共和国古典音乐学院颁发的「德弗乍克奖」,并与班贝格交响乐团共同获赠「巴伐利亚州音乐奖」。
小提琴独奏家陈锐,已经是乐友耳熟能详的弦乐手,作为一位新锐小提琴家,陈鋭重新定义了古典音乐家在21纪所扮演的角色。
陈锐目前使用的小提琴,商借自日本音乐基金会所,那是製作于1714年的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us)名琴「海豚」(Dolphin),该琴曾为匈牙利小提琴大师约瑟夫姚阿幸(Joseph Joachim ,1831-1907)所拥有。
由于陈锐年轻又外向,他活跃于社群媒体,启发并强化古典音乐与听众的连结,拜了规模庞大的线上追随者之赐,使得古典音乐,透过陈锐的演出,得以接触到数以百万计的群众,俊俏的外表与出色的音乐才华,也因此受到全球听众的肯定。近些年,陈锐频繁受邀与世界一流的乐团以及音乐厅合作,即可窥知33岁的陈锐,成为国际新星的事实。
台湾出生、澳洲成长的陈鋭获得国际青年音乐艺术家组织的赞助 ,15岁进入寇蒂斯音乐学院就读,师承亚伦·罗桑。陈锐于2008 年,锋芒初露,获曼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大赛首奖,2009年获伊莉莎白王后国际音乐比赛金奖,之后在欧洲、美国、亚洲以及他成长的澳洲受到极大关注。
陈鋭把握现代科技创造的先机,成功利用社群媒体增进音乐家与听众的连结,藉由这种当代且易于亲近的方式,将他与音乐和音乐家的互动及时传递给观众。他为第一位由义大利最大规模出版商一瑞克斯传媒集团(晚邮报、米兰体育报、Max男士杂誌)邀约撰写生活部落格的音乐家,曾获VOGUE杂特别报导,也参与德国製琴大厂GEWA 合作设计小提琴琴盒。
陈鋭在音乐教育的投入极其卓越,他以一系列充满喜感的自製影片介绍音乐,启发了年轻世代的音乐学子;透过网路世界的推波助澜,他的音乐会多是票房完售,且能吸引崭新的观众群走进音乐厅。
近百名音乐家,在77年历史与传统下磨合,打造出醇酒般浓郁音色,是班贝格交响乐团留给世人的印象,这趟亚洲巡演在台湾,台北与高雄的3场演出,不但是精湛难忘的音乐盛宴,更是睽违3、40年,中德音乐情谊的再造,怎可错过!?
尤其,我们常为台湾是蕞尔岛国自卑,如果借镜班贝格的成功经验,该团来自德国小城鎭,但是找到自己独特的声音与定位,就能够在世界的管弦乐团版图,受到尊崇,佔有重要一席之地。看看别人,想想自己,有为者亦若是,班贝格可以,台湾的许多在地乐团,NSO、TSO 、NTSO 、KSO,当然也可以!
作者为典藏杂誌社社长
照片来源:海报截图。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蕃新闻推荐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