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政府斥资19亿元兴建的大台中转运中心,截至7月整体进度达29%;而近来工地主结构出现很多独立柱引发瞩目与讨论,好奇这是那种工法?交通局长叶昭甫揭晓答案,这种名为「易利柱」优化工法,採一体成形的柱主筋及螺旋箍筋结构,可因应台湾位处地震带的耐震强度,为台中市首例使用「易利柱」的公共工程,希望打造「大台中转运中心兴建工程」成为台中的指标工程。
叶昭甫指出,台中市规划水湳、乌日、丰原、台中等4大转运中心,市长卢秀燕上任后编列预算,并陆续开工3处转运中心,包含丰原转运中心已完工启用,水湳、大台中两处转运中心正兴建中;其中,大台中转运中心为振兴旧城区的重要大众运输交通引擎,该工程于去年6月开工、预计114年下半年完工启用,工程进行如期如质。
叶昭甫表示,鉴于台湾位处地震带,相关建筑物耐震规範也日益精进。大台中转运中心因主结构多为独立柱设计,施工厂商为此提出「易利柱」优化工法,以提升柱体耐震强度及结构品质;这种工法採用一体成形的柱主筋及螺旋箍筋结构,并使用CO2冷焊的方式加以固定,以确保结构稳固及提升韧性。
看好大台中转运中心新建工程完工后,将可串联周边商业活动、活化旧城区,并分流客运及公车动线、改善火车站站前交通,重量级的交通建设备受地方期待;也因工法和传统不同,「易利柱」施工过程吸引很多营建与建筑相关专业者关注、甚至在网路带动高讨论度。
叶昭甫指出,「易利柱」相关作业均于加工厂内组装完成,可大幅减少组装误差及缩短施工时程。在现场施作阶段,需使用大型吊车进行吊装,并以金属斜撑加以稳固,使柱体保持笔直在日后结构体施作上能更加精準;交通局因此紧盯公共工程耐震强度及施工品质,目前「易利柱」优化工法已于7月完成施作。
交通局补充,大台中转运中心规划为地下3层及地上2层构造物,地下3层做为停车空间,把停车需求内部化;地上1层为转运中心,提高市区公车与铁路转乘的便利性;地上2层则为人工平台,营造行人友善空间。大台中转运中心未来启用后,将达到「7接7转」,包括转运铁路、客运、捷运、公车、汽机车、计程车、自行车,让台中交通在旧城区转运都能接驳顺利。